通识必修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大纲 >> 通识必修课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3日 00:00    作者:    点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Outli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doctrine” teaching outline

课程编码:28A00403 学分:2.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54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22 上机:

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

推荐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年。

参考书目: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卫兴华,林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和学习,要求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3、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原著阅读、课程论文等,并以此作为平时考核的成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2、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几点说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四大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部分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

二、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物质的含义

2、运动

3、实践和空间

三、意识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讲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部分学习,要求学生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掌握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树立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立统一规律。

2、矛盾分析法。

3、辩证思维方法

难点:1、对立统一规律

2、辩证思维方法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式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实践教学活动一:原著阅读 建议学时:6

从经典原著切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是顺利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中的诸多矛盾、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对于20世纪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它思想上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面貌,并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构成通向未来的人类思想的圣殿。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来源于原著,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与基本原理的理解。让我们走进它们,去领略一番思想家的风采吧!

具体要求和操作步骤:首先由任课教师指定阅读的著作。

其次,学生在阅读完之后,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读书心得(内容上可对原著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字数一般在2000字左右。要求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独立完成,严格禁止抄袭。

第三讲 人对世界的认识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科学的实践观

1、什么是实践?

2、实践的特点和类型

二、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认识的构成要素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3、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教学活动二: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响,可以是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和生动化,对于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屏幕是我们学习与思考的第三度空间。那些实时记录下来的瞬间,往往具有着永恒的魅力。透过它们,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存在,他们的言谈举止,动人心弦;他们的决断与决策,响遏行云。通过屏幕的学习与参与,我们又获得了一些什么呢?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在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第四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

2、阶级斗争

3、社会革命

4、社会改革

5、科学技术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3、个人的历史作用

实践教学活动三:课程论文 建议学时:4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论文写作活动,培养并提高同学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写作活动,先设置论文题目,接着由教师进行论文写作提示及指导,然后教师进行论文点评,选出优秀论文并出集子作为实践课成果保存。

论文考核要求与标准:

实践课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的一般问题和能力。

1、 选题。从待选题中任选一题

2、要求:

①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论文。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由学生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

②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③论文包括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等相关材料。

④论文中所引用的中外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外文资料,应该原文(译稿)附在论文(设计)中。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⑤论文文本不要求统一用纸、统一格式,但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能以电子文档代替。

⑥字数2000字左右。

3、成绩评定:

①是否观点鲜明,有新意;

②是否论据翔实,不牵强;

③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完整,结构合理;

④理论分析是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⑤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流畅,文通字顺。

第五讲 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难点: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剥削的新变化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问题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式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龙关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

四、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六讲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3、社会主义从异国到多国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1、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实践教学活动四:课堂讨论 建议学时:8

课堂讨论之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目的要求:通过讨论,进一步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确定世界的物质性的理念,树立一种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

授课方式:随堂进行。首先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发言人发言,如有时间,可以进行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辩论。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

课堂讨论之二:知和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目的要求: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既要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授课方式:事先把讨论题目布置下去,让每位同学都要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撰写课堂讨论的发言稿,然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发言。

课堂讨论之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目的要求:根据所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正确理解我们党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授课方式: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到宿舍中去进行指导,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最后由每个宿舍交上一份讨论稿。

课堂讨论之四: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新变化

目的要求:通过讨论,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新变化的实质,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授课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首先是在课余时间撰写课堂讨论的发言稿,然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发言。最有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撰稿人:赵洪亮 审核人:贺方彬



上一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下一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关闭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250022